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4 08:5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平和
研究生(外文):Ping-Ho Lee
論文名稱:BTO模式對我國筆記型電腦產業影響之模擬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imulation for "Built to Order" Model on Taiwan Notebook Industry
指導教授:湯玲郎湯玲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g-Lang T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元智大學
系所名稱: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8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3
中文關鍵詞:接單後生產筆記型電腦系統動力學
外文關鍵詞:Built to OrderBTONotebookSystem DynamicsSD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3
  • 點閱點閱:32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國外客戶採用BTO(Built-to-Order)"接單生產"模式,對我國筆記型電腦廠商可能之影響。首先藉由建立我國筆記型電腦產業現況模式,並探討實行BTO模式下我國廠商在當地市場建立倉儲中心以及於市場當地設立組裝工廠,要求關鍵型零組件供應商於當地設立庫存中心後,對於關零組件LCD、DRAM與成品庫存之影響,以瞭解在供應鏈間存貨管理的互動關係。主要模式可以分成模式一傳統台灣生產、組裝、出貨(預估性生產)、模式二BTO模式下於市場當地設立庫存倉庫與模式四BTO模式下於市場當地設立組裝工廠,要求關鍵型零組件供應商於當地設立庫存中心。
研究資料主要以86年我國筆記型電腦廠商出貨至美國市場之出貨量為主,並以美國市場為主要探討之銷售市場,同時利用各種情境1.模式不同、2.存貨調整時間以及3.低價電腦引入造成需求增加25%等,採用1.存貨數量(成品、LCD、DRAM等零組件)、2.交貨時限、3.存貨與材料週轉率以及4.缺貨情形作為績效衡量因子,探討各模式之優劣。
模擬結果顯示在關鍵零組件之存貨數水準上並無顯著差異,而在成品庫存上,設立倉儲中心模式將產生近傳統模式與設立組裝場模式約兩倍半的庫存﹔在交貨時限上模式一平均9~11週,採取BTO制度可減低至1~2週,零組件週轉時間以模式一與模式四較佳,但差異不大﹔在庫存調整時間上,採用每1/2週調整一次與每日調整一次的方式上,以每日調整一次之反應速度較佳,存貨變動幅度亦較小,存貨水準亦較低。在市場需求突增25%時,模擬結果顯示不論在成品、LCD與DRAM零組件上,模式四之存貨變動幅度最小、無缺貨情況發生,同時回應時間亦較短。因此,模式四在面對需求急速增加時具較佳的反應能力同時較好的存貨管理制度。
目 錄III
表 目 錄VI
圖 目 錄VIII
第一章緒論1
1.1研究動機1
1.2研究目的2
1.3研究方法3
1.4研究流程3
1.6研究限制6
第二章文獻探討7
2.1供給鍊之相關議題7
2.2全球運籌式(GLOBAL LOGISTICS)管理與接單後生產(BUILT TO ORDER)模式12
2.2.1全球運籌式管理12
2.2.2 BTO接單後生產模式14
2.2.3 BTO發展成因15
2.2.4 BTO制度之特色16
2.3存貨管理相關模式18
2.3.1存貨管理相關議題18
2.3.2易腐性、損耗性與過時性商品定義18
2.3.3過時性(obsolescence)19
2.3.4造成存貨過時的三個基本原因20
2.4系統動力學22
2.4.1企業系統中存在的特性22
2.4.2系統動力學主要特性24
2.4.3系統動力學研究步驟25
2.5筆記型電腦產業現況27
第三章建立存貨管理相關模式30
3.1筆記型電腦原料之特性與分類30
3.1.1 BOM料件分類(模組化)30
3.1.2保稅與非保稅材料31
3.1.3 ABC材料分類31
3.1.4供應商管理32
3.1.5筆記型電腦關鍵性零組件的前置期33
3.1.6採購數量的決定34
3.2關鍵性零組件的存貨模式與採購策略36
3.3存貨相關因素之因果關係與回饋39
3.3.1子系統之因果關係與回饋39
3.3.2筆記型電腦產業之產銷架構43
3.4建立存貨管理模式46
3.5特定原料之採購策略子模式51
3.6筆記型電腦產業模式53
3.6.1產業模式體系53
第四章建立筆記型電腦產業模式57
4.1模式一:傳統台灣100%生產、組裝模式57
4.1.1主要架構58
4.1.2效度測試67
4.2模式二:BTO模式下廠商在當地設立庫存倉庫72
4.2.1主要架構72
4.2.2效度測試76
4.3模式四:BTO模式下廠商在當地設立組裝廠79
4.3.1資訊回饋與產銷架構79
4.3.2主要架構81
4.3.3效度測試86
第五章 模擬結果89
5.1不同模式之比較89
5.2存貨調整方式96
5.3低價電腦引入市場101
5.4綜合模擬結果11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15
6.1結論115
6.2建議116
參考文獻118
附錄一 我國筆記型電腦產業存貨系統之模擬結構圖122
附錄二 本研究各模式之電腦程式134
1. Peter M. Senge,第五項修練,郭進隆譯,天下文化出版,1994。
2. 台灣經濟研究院,『1998台灣各產業景氣趨勢-調查報告』。
3. 余逸玫,『個人電腦全球組裝及後勤趨勢分析』,系統與週邊透析,2-8頁,1998年2月。
4. 李大衛,『策略聯盟廠商屬性與成功評價關聯探討-以我國第一代筆記型電腦策略聯盟為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5. 林介鵬,『以系統動力學探討宏碁發展之動態規劃與政策模擬』,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6. 林宜學、劉書助,『應用類神經網路於股價預測模式建立之研究-以股利宣告為例』,第八屆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二),458-464頁,民86.05。
7. 林師模,『應用類神經網路擬多變量計量模式於台灣股市之分析與預測』,私立中原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民85.06。
8. 林燦偉,『筆記型電腦產業產銷體系之系統模擬』,元智工學院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9. 林燦偉,黃文雄,筆記型電腦之材料請購策略(動態性材料請購法),
10. 邱慧娟,『台灣明日之星-筆記型電腦產業』,新電子科技雜誌,136-140頁,民86.03。
11. 倍利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Compaq新策略對台灣電子產業的衝擊』,倍利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研究報告。
12. 張伯芳,『以系統動力觀點探討我國半導體產銷問題』,元智工學院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
13. 陳俊安,『我國廠商採購IC零件之行為』,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14. 楊森豪,『結合系統動力學與類神經網路評估資訊之價值』,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15. 董興國,『我國半導體IC產業之系統動態模式研究』,元智工學院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16. 資策會MIC,『中華民國八十五年資訊工業年鑑』。
17. 資策會MIC,『中華民國八十六年資訊工業年鑑』。
18. 資策會MIC,『全球資訊市場雙週報』,Apr 04/1997。
19. 資策會MIC,『全球資訊市場雙週報』,Sep 15/1997。
20. 資策會MIC,『全球運籌式服務與BTO發展』,87年3月。
21. 劉培盛,『從全球大廠動向看我國筆記型電腦產業之未來』,系統與周邊透析,20-31頁,1998/04。
22. 劉惠鳳,『電腦大廠接單生產(Built To Order; BTO)模式的影響分析』,資訊電子週刊,.64-65頁,1997.11.14.。
23. 賴士葆,生產/作業管理-理論與實務,華泰書局,台北,民國80年。
24. 謝長宏,系統動態學-理論、方法與應用,中興管理顧問公司,台北,民國69年。
25. Arntzen B.C. , G.G. Brown , T. P. Harrison and L. L. Trafton , "Glob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t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 Interfaces , Vol.25 , No.1 , p.69-93 , January-February , 1995.
26. Bernardo, P., and G. Gutierrez , "Supply Management : From Purchasing to External Factory Management" ,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Journal , p38-43, Fourth Quarter , 1996.
27. Bowersox D.J. and D.J. Closs , Logistical Management-The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Process , McGraw-Hill , 1996.
28. Cobbaert, K, and D.V.Oudheusden , "Inventory Models for Fast Moving Spare Parts Subject to Sudden Death Obsolescence"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 Vol.44 , p239-248 , 1996.
29. Davis, T., " Effectiv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 ,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p35-46 , Summer 1993.
30. Delft, C.V., and J.P.Vial , "Discounted Costs , Obsolescence and Planned Stockouts with the EOQ Fomula" , Int. J. Production Economics , Vol. 44 , p255-265 , 1996.
31. Jain, K., and E.A. Silver , "Lot Sizing for a Product Subject to Obsolescence or Perishability" ,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 Vol.75 , p287-295 , 1994.
32. Joglekar, P., and P.Lee , "An Exact Formulation of Inventory Costs and Optimal Lot Size in Face of Sudden Obsolescence" , Operation Research Letters , p283-290 , 1993.
33. Kurawarwala, A.A. and H. Matsuo , "Forecasting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of Short Life-Cycle Products'' , Operation Research , Vol. 44 , No.1 , p131-150 , January-February , 1996.
34. Lee, H.L., and C. Billington , " Material Management in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s" , Operations Research , Vol.41 , No. 5 , p835-847 , September - October 1993.
35. Lee, H.L., and C. Billington , "The Evolution of Supply-Chain-Manament Models and Practice at Hewlett-Packard " , Interfaces , Vol.25 , No.5 , p42-63 , September - October , 1995
36. Lee, H.L.,V. Padmanabhan and S. Whang , " The Bullwhip Effect in Supply Chains" ,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 p93-102 , Spring 1997 .
37. Masters, J., "A Note on the Effect of Sudden Obsolescence on the Optimal Lot Size" , Decision Sciences , Vol.22 , p1180-1186 , 1991.
38. Naddor, E., Inventory systems ,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 1966.
39. Raafat, F., P.H. Wolfe, and H.K. Eldin , "An Inventory Model for Deteriorating Items" , Computer Ind. Engng. , Vol.20 , No.1 , p89-94 , 1991.
40. Silver , E. A., & R. Peterson , Decision systems for inventory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planning .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85.
41. Song, J., and P. Zipkin , "Management Inventory with The Prospect of Obsolescence" , Operation Research , Vol 44 , No.1 , January-February , p215-222 , 1996.
42. Stevens , Graham C., ''Integrating the Supply Chain"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Materials Management , Vol: 19 , Iss: 8 , p 3-8 , 1989.
43. Stout, K.A., and D.M. Hanson , "Many way to go controlling inventory obsolescence" , Purchasing World , p36-38 , December 1989.
44. Tersine , R.J., "Principles of inventory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 New York :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ing Co., 1988.
45. Towill and A.D. Vecchio , " The Application of Filter Theory to The Study of Supply Chain Dynamics " , Production Planning & Control , Vol. 5 , No. 1 , p82-96 , 199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