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 Wang, Z. Sun, X. Wei, 2009,“ Performance and Characteristic Research in
LiFePO4 Battery for Electric Vehicle Applications,” 2009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pp. 1657~1661.
[2] 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chargeable_battery#Types。
[3] A. K. Padhi, K. S. Nanjundaswamy, J. B. Goodenough, 1997,“ Phospho-olivines as
Positive-Electrode Materials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 J. Electrochem.
Soc., Vol. 144, Issue 4, pp. 1188~1194.
[4] A. K. Padhi, K. S. Nanjundaswamy, C. Masquelier, S. Okada, J. B. Goodenough,
1997,“ Effect of Structure on the Fe3 + / Fe2 + Redox Couple in Iron Phosphates”, J.
Electrochem. Soc., Vol. 144, Issue 5, pp. 1609~1613.
[5] M. Thackeray, 2002,“ Lithium-ion batteries – An unexpected conductor”, Nature
Materials, Vol. 1, pp. 81~82.
[6] S. Y. Chung, J. T. Bloking, Y. M. Chiang, 2002,“ Electronically conductive
phospho-olivines as lithium storage electrodes”, Nature Materials, Vol. 1, pp.
123~128.
[7] H. Liu, C. Li, H.P. Zhang, L.J. Fu, Y.P. Wu, H.Q. Wu, 2006,“ Kinetic study on
LiFePO4/C nanocomposites synthesized by solid state technique”,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Vol. 159, Issue 1, pp. 717~720.
[8] A.S Andersson, J.O Thomas, 2001,“ The source of first-cycle capacity loss in
LiFePO4”,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Vol. 97-98, pp. 498~502.
[9] Jian Hong, Chunsheng Wang, Uday Kasavajjula, 2006,“ Kinetic behavior of
LiFeMgPO4 cathode material for Li-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Vol.
162, Issue 2, pp. 1289~1296.
[10] Pankaj Arora, Marc Doyle, Antoni S. Gozdz, Ralph E. White, John Newman, 2000,
“ Comparison between computer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data for high-rate
discharges of plastic lithium-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Vol. 88, Issue
2, pp. 219~231.
[11] C.V. Ramana, A. Mauger, F. Gendron, C.M. Julien, K. Zaghib,“ study of the
100
Li-insertion/extraction process in LiFePO4/FePO4”,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Vol.
187, Issue 2, pp. 555~564.
[12] Venkat Srinivasan, John Newman, 2004,“ Discharge Model for the Lithium
Iron-Phosphate Electrode” J. Electrochem. Soc., Vol. 151, Issue 10, pp. 1517~1529.
[13] Venkat Srinivasan, John Newman, 2006,“ Existence of Path-Dependence in the
LiFePO4 Electrode” Electrochemical and Solid-State Letters, Vol. 9, Issue 3, pp.
110~114.
[14] 劉秋昱、杜衍輝、許盈晧、周崇仁、孫建中、凌守弘(民101 年3 月)。3C 與
電動車輛之高精度電量估測技術簡介。工業材料雜誌,303,93~101。
[15] 黃國彰(民89)。電動車電池充放電特性之研究與快速充電器之研製,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16] 張永東(民93)。共振式蓄電池充電器之研製,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臺南。
[17] 黃少崴(民95)。新型零電流切換脈波寬度調變降壓式蓄電池充電器,碩士論
文。崑山科技大學,臺南。
[18] 王爵睿(民99)。柔切式升壓型蓄電池充電器之研製,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臺南。
[19] 陳進源(民100)。鉛酸電池組之均勻充電器設計,碩士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雲林。
[20] 林俊宏(民100)。以FPGA 晶片控制鉛酸電池快速充電器之研究,碩士論文。
遠東科技大學,臺南。
[21] 田振浤(民99)。以DSP 實現之鋰離子電池快速充電器的研製,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
[22] 陳信佑(民101)。高效率2kW 電動車磷酸鋰鐵電池充電器之研製,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
[23] 洪紹輔(民103)。3kW 鋰電池充電器研製,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
[24] 梁耿儒(民101)。以微控制器為基礎具有電量估測之鋰鈷電池充電器,碩士
論文。大同大學,臺北。
101
[25] 朱路·韓黙拉格。1999。電動交通工具之電池充電及交換系統。中華民國發明
專利第370497 號。
[26] 孫實慶、彭發中。2001。可充電及節省人力之自動停車費裝置。中華民國發明
專利第419097 號。
[27] John F. Aker、James R. Wade。2002。高容量電池用之快速充電器。中華民國發
明專利第200302618 號。
[28] 賴瑋凡。2009。電動車之可攜式電池盒。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M354529 號。
[29] 溫宏遠、潘金平、陳增堯、林修安。2009。結合再生能源與無線通訊之電池交
換與充電裝置及管理系統。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I315116 號。
[30] 余成泰。2011。充電站設備。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M415501 號。
[31] 雷穎傑、蔣村杰、何平凡。2012。控制電動車充電程序的方法、電動車充電控
制系統以及電動車充電系統。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201223793 號。
[32] 徐順剛等。2012。充電控制裝置、方法及其電池管理系統。中華民國發明專利
第201220640 號。
[33] 張濤、張衛。2012。電池組充電管理方法和裝置、充電器和電池組管理系統。
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201251176 號。
[34] 宋子文、胡慶宗。2012。電動車輛的充電系統和電動車輛的充電方法。中華民
國發明專利第201240848 號。
[35] 丘為臣、楊正益。2012。複合充電座。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M431105 號。
[36] 夏麗濤、吳宗原、章進法。2013。一種AC-DC 電源轉換器及DC 充電站。中
華民國發明專利第201306470 號。
[37] 謝冠宏、姜至善、王漢哲、程華東、黃立章。2013。一種公用充電管理系統及
充電方法。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201321950 號。
[38] 張育銘。2013。充電系統。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201349721 號。
[39] 游萬益、戴宏騏、洪永熾。2013。充電器及其充電組合。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
201351826 號。
[40] Robers Egbert Wouter Joghum et. al.。2013。用於充電至少一電動車的電池之系
統、充電器與方法。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201310855 號。
102
[41] 蔣浩良、陳嘉琳、王俊文、簡家弘。2013。電動車的充電控制系統及充電控制
方法。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201322591 號。
[42] 吳昌茂、章仲毅、郭献彰。2013。電池組充電站。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D151633
號。
[43] 黃保生。2014。用於充電器電池的充電器。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M476407 號。
[44] 黃保生。2014。具時間階段控制的多功能智慧型交換充電器。中華民國發明專
利第M476409 號。
[45] 鄭宗杰、洪偉逞、卓明遠、葛世偉。2015。節能式充電站。中華民國發明專利
第M498999 號。
[46] 梁適安(民97)。交換式電源供應器之理論與實務設計。臺北市:全華。
[47] 馬洪濤、周芬萍、沙占友、睢丙東(民103)。開關電源製作與調試。北京:
中國電力。
[48] 楊善國(民98)。電子學。臺北市:全華。
[49] 量質能科技(股)公司 http://cn.qqecn.com/Default.aspx。
[50] Arduino
https://www.arduino.cc/en/uploads/Main/ArduinoMega2560_R3_Fronte.jpg。
[51] 黃國軒、陳美汀(民96)。電工法規。臺北市: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