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
約翰・賽巴斯汀・巴赫(1685-1750) 第三號E大調小提琴無伴奏組曲,作品 1006 I. 前奏曲 II. 盧爾舞曲 III. 輪旋的嘉禾舞曲 IV. 梅呂埃舞曲 I V. 梅呂埃舞曲 II VI. 布蕾舞曲 VII. 吉格舞曲
約翰・布拉姆斯(1833-1897) 第二號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作品 100 I. 生動的快板 II. 寧靜的行板 III. 似行板的優雅稍快板
法蘭西斯・浦朗克(1899-1963) 給小提琴與鋼琴之奏鳴曲,作品 119 I. 熱情的快板 II. 間奏曲 III. 如悲劇般的急板
第二場: 朱塞佩・塔替尼(1692-1770)/弗列茲‧克萊斯勒(1875-1962)改編 G 小調小提琴奏鳴曲 《魔鬼的顫音》,作品 5 I. 甚緩板 II. 充滿精神且有力的快板 III. 極緩板—很快的快板
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1756-1791) 給鋼琴與小提琴D大調奏鳴曲,作品 306 I. 富有朝氣的快板 II. 如歌的行板 III. 稍快板
愛德華・葛利格(1843-1907) 給小提琴與鋼琴 G 大調奏鳴曲,作品 13 I. 悲痛的緩板-活潑的快板 II. 寧靜的稍快板 III. 生動活潑的快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