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2 11:1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顯潔
研究生(外文):Hsien-Chieh chen
論文名稱:台灣實木家具製造產業之技術變遷的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n the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Wooden Furniture Industry in Taiwan
指導教授:陳逸杰 博士
指導教授(外文):I-Chieh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樹德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與環境設計研究所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空間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1
中文關鍵詞:台灣實木家具產業技術變遷機械輔助匠藝斷層
外文關鍵詞:Taiwan solid wooden furniture industrythe technical vicissitudethe machinery is auxiliaryartisan skill faul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6
  • 點閱點閱:514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5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擬藉由台灣實木家具產業之技術變遷,進行各階段性產業技術型態的探討,並分析其受到那些因素的影響。
文中將針對台灣實木家具製造產業技術的「手工萌芽期」,「機器加工時期」,「機械量產化外銷鼎盛期」,以及「產業技術轉型期」,「家具生產技術轉型後期」等五個階段,進行技術型態之歷史社會變遷的分析。文中發現,萌芽期的木家具產業之生產型態多採「工坊」的手工製作,所以產量並不高。到了外銷導向時期,木家具產業為了因應龐大的外銷定單,而改以機械輔助大量生產的型態。因此,在這段時期台灣家具製造技術有了重大的轉變,1991年代起,由於面臨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引發木家具產業,以及工廠生產結構性的改變,進而發現製造技術有再提升的必要。據此,本文發現,木家具技術變遷非為一自然化的過程,它在工匠主體立場上與機器技術進行磨合調適,進而衍生出一種新的技術型態。
This research plans technology of vicissitude because of Taiwan solid wooden furniture industry, carries on various gradu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state the discussion, and analyzes it to receive these factors the influence.
In the article will aim at Taiwan solid wooden cabinet work industry technology “the manual seed time”, “the machine time”, “the mechanical quantity produces for sale abroad meridian”, as well as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transition period”, “the furniture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forming later period” and so on five stages, carry on history of social change the technical state analysis. In the article discovered that the seed time's production of state wooden furniture industry picks “the workshop” much hand-planted, therefore the output is not high. To for sale abroad guidance time, wooden furniture industry for in accordance to huge for sale abroad order form, but changes by the machinery auxiliary mass production state. Therefore, had the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 in this time Taiwan cabinet work technology, 1991 got up, because initiated the wooden furniture industry faced with the developing country competition, as well as the plant production constitutive change, then the discovery technique of manufacture had the necessity which promoted again. According to the above, this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wooden furniture technology vicissitude acts in a reprehensible manner a naturalizing process, it carries on the wearing in adjustment in the artisan main body standpoint with the machine technology, then grows one kind of new technical state.
目 錄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目錄 Ⅳ
圖目錄 Ⅶ
第一章 導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1-1 研究動機
1-1-2 研究目的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第三節 研究課題與方法
1-3-1 研究課題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地區範圍
第四節 研究與架構
第二章 實木家具產業變遷之分析
第一節 實木家具產業輪廓分析
2-1-1 實木家具產業歷史
2-1-2 產業聚落
2-1-3 匠藝師之傳承
第二節 戰後萌芽期至機器輔助生產期
2-2-1 家具產業變遷的因素
2-2-2 戰後初期純手工家具萌芽期〈1946─1955〉
2-2-3 機器輔助生產期〈1956─1965〉
第三節 機械量產化外銷鼎盛期至技術成熟轉型後期
2-3-1 機械量產化外銷鼎盛期〈1966─1975〉
2-3-2 家具生產技術成熟期〈1976─1990〉
2-3-3 家具生產技術及產業轉型後期〈1991─迄今〉
第四節 小 結
第三章 實木家具技術型態之分析
第一節 手工具類別簡介
3-1-1 手工具使用之要訣
3-1-2 手工製造的勢面操作〈技術工種〉
3.1-3 榫卯結構的技法
3-1-4 匠藝手路的差異
第二節 木工機械類型之變遷
3-2-1 手提輔助型木工機器簡介
3-2-2 木工機械製造之變遷
3-2-3 機械代工技術與傳統匠師的磨合期
第三節 機械製造技術之提升對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3-3-1 木工機械模具之設計的特殊性
3-3-2 機械所產生的效能與經濟關係
3-3-3 匠師操作機械的思維
第四節 小 結

第四章 台灣實木家具產業中的匠藝型態分析
第一節 家具生產聚落匠藝的差異
4-1-1 技術與匠藝的辨證
4-1-2 產業聚落產品的差異
4-1-3 匠藝技術的差異
第二節 匠師與技藝的養成歷程
4-2-1 能成為木匠師的條件
4-2-2 木作師傅匠心的特質
4-2-3 匠師對木材使用的要訣
第三節 機械生產與匠藝分工之影響
4-3-1 機械生產技術運用的效能
4-3-2 分工技術對於品質的影響
4-3-3 客製化技術產品的價值
第四節 木工匠藝的適應變遷
第五節 小 結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與後續研究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第二節 研究建議
第三節 後續研究

參考文獻 參-1
附 錄 附錄-1
參考文獻
1.王靜亭(2002)《台灣木製家具產業設計策略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 碩士論文。
2.王麗卿、聶志高(2004)《地方性要素對台灣光復後木製家具產業形態的影響》,設計學報 第九卷 第四期:107-120。
3.王麗卿、聶志高、陳國祥(2005)《建築形式在家具設計上的關聯性運用》,設計學報 第十卷 第二期:43-53。
4.江紹瑩﹝2006﹞《博物館與傳統家具文化志》,家具之美台灣傳統家具研討會,148,國立歷史博物館。
5.任憶安、賴建興、李俊彦、吳萬益、陳麗琴(1995)《台灣木製家具產業現況及其製材用料使用之調查分析》,林業試驗所研究報告季刊,419-429。
6.李昀儒﹝2007﹞《台灣古蹟修復技術史的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7.林東陽(2001)《中國家具美學》林產工業,第107期:69-77 。
8.林東陽(2006)《家具之美台灣傳統家具研討會》,國立歷史博物館。
9.林媛婉(2004)《台灣工藝研究的議題-一個後殖民文化論述的觀點》,設計學報 第九卷 第二期:1-9。
10.吳聰敏(1988)《美援與台灣的經濟發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45-158。
11.洪育成(2007)《木家具˙台灣新意匠-積木巧工考工記工坊》積木文化出版社,台北。
12.徐炳欽(2008)《裝潢木工技術變遷枝研究─以天花板為例》,第五屆空間設計學術論文及設計作品發表研討會,中華民國空間設計學會,42。
13.陳逸杰(2002)《建築構造之日常性的論述形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博士論文。
14.陳郁秀(2003)《舊空間新視野》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發行。
15.陳介英(1998)《台灣產業聚落形成發展的社會基礎》,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教授。
16.陳啟雄(2000)《台灣木製家具消費行為與造形研究-以品茗家具為例》,台北。
17.陳燕木(1999)《台灣家具通鑑-台灣區家具工業同業公會》出版,台北。
18.陳皆仁(2005)《傳統家具現代化之初探》中華民國空間設計學會 出版。
19.陳顯潔、陳逸杰(2008)《台灣木家具產業之變遷的研究》,第二十屆第二次建築研討會,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20.陳顯潔、陳逸杰(2008)《台灣家具生產之技術變遷的研究》,文化商品設計與展示設計國家研討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21.張長傑(1976)《現代工藝概論》東大圖書公司 出版,台北。
22.張怡敏(1999)《戰後台灣民間資本累積之探討-以台糖經營者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三十五期:119-157。
23.張怡敏(1999)《戰後台灣民間資本累積之探討─以紅糖經營者為例》。
24.黃景翔(2006)《台灣木製家具產業文化之研究-以器物層次為範疇》,大葉大學造型藝術學術系 碩論文。
25.楊逸詠(1998)《台灣光復後建築技術發展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 出版。
26.楊弘任(2002)《看不見的技術「蓮霧變成黑珍珠」的技術發展史》,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班。
27.葉玄源(2005)《藝匠精神─以「家具工匠」為例》中華民國空間設計學會 出版。
28.葉泰欽(2006)《從產業面看傳統家具的時代意義》,家具之美台灣傳統家具研討會,114-129,國立歷史博物館。
29.葉泰欽(2007)《木家具˙台灣新意匠-木師父的養成 》積木文化出版社,台北。
30.葉乃齊(2003)《台灣傳統木工工具與操作技術於日本殖民時期之影響研究》,117-131。
31.鄒茂雄(1999)《台灣家具通鑑-台灣區家具工業同業公會》出版,台北。
32.鄭陸霖(1999)《一個半邊陲的浮現與隱藏:國際鞋類市場網絡重組下的生產外移》。
33.鄭正雄(1999)《台灣辦公家具演進與發展趨勢之探討》,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工業設計組 碩士論文。
34.諸葛正(2003)《鹿港木工藝產業木材用材的演變》,設計學報 第八卷 第三期:1-15。
35.諸葛正(2003)《鹿港木工藝產業的歷史變遷過程-以相關史料文獻解析為中心》,設計學報 第八卷 第一期:97-111。
36.歐世文(2004)《植基身體勞動的生產─台南市鹽田生態文化村個案》,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37.謝東興(2007)《木家具˙台灣新意匠-未來的發展方向》積木文化出版社,台北。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