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12 05:15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楊莉秀
論文名稱:
高中學生學業成績、體適能表現與同儕關係之 相關研究
指導教授:
陳 伯 儀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
運動教育研究所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學業成績
、
體適能
、
同儕關係
外文關鍵詞:
academic performance
、
physical fitness
、
peer relationships
相關次數:
被引用:
6
點閱:421
評分:
下載:24
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學生學業成績體適能表現與同儕關係之相關性,以永春高中高三學生594人為研究對象,男性295人女性299人。收集學生學業成績及體適能各項目檢測資料並以問卷調查方式評量同儕關係,以統計軟體SPSS17進行統計分析。體適能表現上,BMI男性高於女性;柔軟度及心肺耐力適能女性較佳,瞬發力及肌耐力適能男性較佳。不同體育課興趣選項影響瞬發力、肌耐力適能、心肺耐力適能表現。女性同儕關係較男性佳。體育課興趣選項與同儕關係構面的親密依附有關,且選擇排球項目的學生同儕關係較好。學業成績與同儕關係構面的合作利社會行為呈正相關,與衝突攻擊、敵意防衛呈負相關,學業成績越好同儕關係越佳。在體適能方面:柔軟度、心肺耐力越好,且BMI越低,但瞬發力較差。BMI越高越容易產生競爭嫉妒行為,瞬發力越好同儕關係越差,肌耐力適能與心肺耐力適能越好同儕關係亦較差。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physical fitness, and peer relationships of 594 third-yea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295 male; 299 female) at Taipei Municipal Yongchun Senior High School. Data on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physical fitness were collected and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ir peer relationships.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mpleted using SPSS 17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erms of physical fitness, the average BMI for male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students, flexibility and 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 were better in female students, and muscular power and muscular endurance were better in male students. Different option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influenced muscular power, muscular endurance, and 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 Female peer relationships were better than male relationships.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options and peer relationship intimacy were related, and the peer relationships were better among students who chose volleyball. Academic performance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peer relationship cooperation and prosocial behavior, and negatively related to conflict aggression and hostile defensiveness. As academic performance improved, so did peer relationships. As flexibility and 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 increased, BMI and muscular power decreased. Higher BMI were more likely to cause competitive and jealous behavior. Peer relationships worsened as muscular power increased. Better muscular endurance and 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 were also correlated with decreases in peer relationships.
學位論文授權書..................................ii
學位考試審定書..................................iii
中文摘要.......................................iv
英文摘要.......................................v
謝誌..........................................vii
目錄..........................................viii
表目錄........................................xi
圖目錄........................................xi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3
第四節 研究假設...............................4
第五節 名詞解釋...............................4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貳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體適能定義、測量及重要性..................8
第二節 同儕關係定義及相關理論....................13
第三節 學業成績、體適能表現與同儕關係間之關係.......15
第參章 研究方法................................19
第一節 研究架構................................19
第二節 研究對象................................21
第三節 研究工具................................21
第四節 研究程序................................2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25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26
第一節 基本資料摘要.............................27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與體適能差異分析................27
第三節 同儕關係問卷分析..........................40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與同儕關係差異分析...............43
第五節 學業成績、體適能與同儕關係相關分析............47
第六節 假設驗證.................................5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55
第一節 結論....................................55
第二節 建議....................................58
參考文獻 .......................................60
一、中文部分......................................60
二、英文部分......................................63
附錄.............................................64
附錄一 同儕關係問卷 ................................64
附錄二 體適能常模..................................67
附錄三 問卷授權同意書...............................74
一、中文部分
方進隆 (1995)。體適能與全人健康。中華體育季刊,9(3),62-69。
王育文、黃美瑤、林雅博 (2011)。 國小學童學業、健康體適能與體育課同儕互動之相關性研究。臺灣運動教育學報,5(2),1-14。
田俊龍 (2004)。 國小學生同儕團體,性別身份形成與兩性互動探討。 新竹師院初等教育學報,9,23-46。
吳修廷、廖主民 (2010)。 運動領域中同儕關係的概念與測量。中華體育季刊,24(3),131-140。
吳漪涵 (2011)。 不同身體活動量的高中生體適能及學業成績之關係—以臺東高商為例。大專體育學術專刊,252-260。
林正裕(2010)。籃球訓練對一般女大學生自律神經及體適能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 。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林建豪 (2006)。 國小學童身體質量指數,身體型態,基本運動能力與學業成績之相關研究。 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5,96-109。
林恭揮 (2004)。不同運動項目對國民小學學童身體適能影響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邱慶瑞 (2003)。 學業成績好壞與體適能的表現比較-以臺北市永春高中為例。 北體學報,11,173-179。
徐士翔 (2009)。國小學生同儕關係,成就動機與學業成就相關研究—以臺南縣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教育部 (2013)。 體育運動政策白皮書。2013年6月取自http://www.fitness.org.tw/direct01.php
許雅嵐 (2002) 。國中班級同儕團體互動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春悅 (2006) 。家庭社經地位、同儕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鵬仁、卓俊伶 (2005)。 兒童身體活動量與同儕關係。 臺灣運動心理學報, 7,103-113。
曾建勝 (2001)。 學童體適能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 中華體育季刊,15(1),131-138。
曾竣瑋、王鶴森 (2012)。 國中學生健康體適能與學業成績之關係。 大專體育學刊,14(3),367-377。
黃淑玲 (1995) 。國民小學學生人際關係,學業成就與自我觀念相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楊淑雲 (2005) 。國小學童課間身體活動強度與體適能表現暨學業成績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惠玲 (2010) 。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活動量,健康體適能,同儕關係之相關探究─以彰化縣田中地區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詹彩琴 (2000) 。落實學生體適能護照之有效策略。學校體育,11 (1), 38-41。
廖莉安、鄭家惠、廖焜福 (2010)。 國小學童性別及動作技能與同儕互動關係研究。 運動研究,19 (2),1-11。
羅品欣、陳李綢 (2005)。 國小學童的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情緒智力與同儕互動關係之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36 (3),221-240。
二、英文部分
Anyon, J. (1983). Intersections of gender and class: Accommodation and resistance by working-class and affluent females to contradictory sex-role ideologies. Gender, class and education, 19-37.
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 Office of the Surgeon General, National Center for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Health Promotion (US), President's Council on Physical Fitness, &; Sports (US). (1996).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a report of the Surgeon General. Jones &; Bartlett Learning.
Schneider, B. H., Atkinson, L., &; Tardif, C. (2001). Child–parent attachment and children's peer relations: A quantitative review.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7(1), 86.
Smith, A. L., Jowett, S., &; Lavallee, D. (2007). Youth peer relationships in sport. Social psychology in sport, 41-54. Human Kinetics , Champaign, IL.
Sullivan, H. S. (2013). The interpersonal theory of psychiatry. Routledge.
Thibaut, John W., and Harold H. Kelley. 1959.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roups.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Wentzel, K. R., &; Caldwell, K. (1997). Friendships, Peer Acceptance, and Group Membership: Realtions to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Middle School. Child development, 68(6), 1198-1209.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民小學學生人際關係、學業成就與自我觀念相關之研究
2.
家庭社經地位、同儕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
3.
國中班級同儕團體互動之研究
4.
國小學生同儕關係、成就動機與學業成就相關研究—以台南縣為例
5.
國小學童課間身體活動強度與體適能表現暨學業成績關係之研究
6.
不同運動項目對國民小學學童身體適能影響之探討
7.
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活動量、健康體適能、同儕關係之相關探究─以彰化縣田中地區為例
8.
籃球訓練對一般女大學生自律神經及體適能之影響
9.
國小學童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同儕關係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10.
男性青少年學業成績與體適能相關之研究~以新竹市立三民國中為例
11.
國小中高年級學生性別、年級與地區之自我概念、學業成績之比較研究
12.
兩所國小學童體適能與學業成就的關係
13.
學童體適能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
14.
國小學童體適能與學業成績之關聯性
15.
臺中市國民小學和國民中學學生體適能與學業成績關係之研究
1.
方進隆 (1995)。體適能與全人健康。中華體育季刊,9(3),62-69。
2.
王育文、黃美瑤、林雅博 (2011)。 國小學童學業、健康體適能與體育課同儕互動之相關性研究。臺灣運動教育學報,5(2),1-14。
3.
吳修廷、廖主民 (2010)。 運動領域中同儕關係的概念與測量。中華體育季刊,24(3),131-140。
4.
林建豪 (2006)。 國小學童身體質量指數,身體型態,基本運動能力與學業成績之相關研究。 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5,96-109。
5.
邱慶瑞 (2003)。 學業成績好壞與體適能的表現比較-以臺北市永春高中為例。 北體學報,11,173-179。
6.
陳鵬仁、卓俊伶 (2005)。 兒童身體活動量與同儕關係。 臺灣運動心理學報, 7,103-113。
7.
曾建勝 (2001)。 學童體適能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 中華體育季刊,15(1),131-138。
8.
曾竣瑋、王鶴森 (2012)。 國中學生健康體適能與學業成績之關係。 大專體育學刊,14(3),367-377。
9.
詹彩琴 (2000) 。落實學生體適能護照之有效策略。學校體育,11 (1), 38-41。
10.
廖莉安、鄭家惠、廖焜福 (2010)。 國小學童性別及動作技能與同儕互動關係研究。 運動研究,19 (2),1-11。
11.
羅品欣、陳李綢 (2005)。 國小學童的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情緒智力與同儕互動關係之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36 (3),221-240。
1.
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健康體適能、同儕關係與自尊之研究
2.
高中職學生運動性社團參與動機、人際關係與身體意象之
3.
國中學生健康體適能與學業成績之關係-以新北市五峰國中為例
4.
健走運動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 與人際關係之影響
5.
高中職學生參與臺北市全民國防教育體驗課程的學習需求、體驗價值與滿意度之研究
6.
探討四年級學生數學與閱讀之信心、態度、課堂興趣對數學能力的影響-以臺灣及芬蘭為例
7.
國中桌球運動員三段技術與成績表現之研究分析─以臺北市麗山國中桌球隊為例
8.
高中生健康體適能與學業成績之相關分析 -以國立岡山高中為例
9.
智能障礙青少年之異性交往經驗
10.
學生志工參與服務學習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士林高商為例
11.
健走旅遊之休閒涉入、休閒效益與再遊意願
12.
營利性公辦民營游泳池之顧客參與行為與滿意度研究—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泳健館個案為例
13.
提升國小新生班級常規自主學習能力之行動研究
14.
新北市國小資優生自尊、同儕關係與 利社會行為之研究
15.
認識你自己:新北市秀朗國民小學校史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