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25 11: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麗芬
論文名稱:金農書法藝術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research in calligraphic art of Chin Non
指導教授:黃冬富黃冬富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26
中文關鍵詞:金農金冬心揚州八怪碑學
外文關鍵詞:Eight Eccentrics of YangzhoChin N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2
  • 點閱點閱:119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金農書法藝術研究
摘 要
「揚州八怪」追求自在的藝術表現,為清初保守氣息瀰漫的藝壇注入一股新的活力,金農即是「八怪」中相當重要的一位藝術家,除了在繪畫上具有新意的傑出表現外,其在書法上的創作亦對於當時的書壇與日後「碑學」的興起有著重大的貢獻與意義。本研究即是針對金農書法藝術的形成背景、風格特色及貢獻作探析。
根據筆者於本文的研究,金農特殊書法風格的形成除了外在環境因素外,亦與自身的性格經歷有關係。
金農的書風發展可階段性的粗分為(一)早期-博習醞釀期(五十歲以前):此時期金農的書作可見到臨自各家的風格,面貌較多樣化,用筆以圓柔居多,書風較不穩定。(二)中期書風-融古變法期(五十~七十歲):中歲後的金農取法各式碑版再加創變,他的楷書、漆書及楷隸等獨特的書風皆於此時期逐漸變化、發展。(三)晚期書風-獨創成熟期(七十歲後):七十歲以後,金農各體書藝創作已臻成熟階段,書風雖主要承襲中期而來,然筆墨更見縱恣、放逸。在各期中,金農皆於各體書作進行不斷的創新。
在博取各家碑版,以及民間藝術的美感成分後,金農書風在古樸的金石味外,更多了一份新異的美感。筆者將其書風歸納為(一)筆法融古鑄今,推陳出新(二)結字新奇多變(三)章法違和統一(四)拙厚古樸的美感等特色。
綜合筆者的研究認為金農書法創作與藝術觀念,除了對整個清代碑學的啟蒙產生影響,同時也啟發了後世藝術家大膽創新的精神,其獨特的書風一直為書法史上鮮明的一章。
A research in calligraphic art of Chin Non
Abstract
Eight Eccentrics of Yangzhou pursued free artistic performance ,showing a new vitality in Art circles in the earlier Ching dynasty full of conservative atmosphere .Chin Non is a quite important artist among Eight Eccentrics. In addition to his creative, outstanding works in panting, his creative works of calligraphy also had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and meaning to Art circles at the time and had rised the growth of Bei Shyue after wards. This article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forming background、the style and contributions to Chin Non’s calligraphy art.
From the research of this article , Chin Non’s special calligraphy style is formed by some external background factors and his personality as well as his past experience.
The Development stages of Chin Non’s calligraphy style could be roughly classified as follows:(1)the early stage(~fifty years old):learning widely and brewing. (2)the middle stage(fifty ~seventy years old):mixing the ancient methods and changing. (3)the last stage(seventy years old~):creating himself and maturing. In every stage, Chin Non had been devoted himself to continuous innovations on all kinds of works of calligraphy.
After getting widely all sorts of Bei Shyue , and sense of beauty of folk art, Chin Non’s calligraphy style increased a new and unique sense of beauty ,in addition to old and simple sense . Chin Non’s calligraphy style are concluded as following :(1)The writing method is mixing the ancient methods to innovate.(2)the structure method of calligraphy is unique and various.(3)the layout of a printed page is various(4)The simple and old sense of beauty, etc.
To sum up, the author considers Chin Non’s innovating works of calligraphy and art concept which affected initial opening of Bei Shyue, and also aspired the creative and audacious spirit of the artist after him, and Chin Non’s unique calligraphy style is always respected as a clearest-cut section in the history of calligraphy.
金農書法藝術研究
目 次
第一章、緒論……………………………………………9
第一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9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13
一、研究方法………………………………………13
二、研究架構………………………………………15
三、研究範圍………………………………………16
第二章 金農書藝創作的背景………………………… 18
第一節 時空環境…………………………………….18
一、政經社會背景…………………………………21
二、學術文化發展…………………………………23
三、書壇大勢………………………………………23
四、揚州的地域意義………………………………31
第二節 金農生平與人格特質……………………… 33
一、生平經歷………………………………………34
二、人格特質………………………………………41
三、師友互動………………………………………46
第三章 金農書法藝術觀與書風溯源…………………63
第一節 金農書法藝術觀…………………………… 63
一、道藝相通,重視人品節操 ………………….64
二、以心為師,不為法度所囿 ………………….65
三、借古開今,不要奴書與婢書…………………68
四、墨腴筆趫,不為閨幃間物……………………69
第二節 書風溯源…………………………………….71
一、初習晉唐碑帖…………………………………71
二、臨摹時人………………………………………74
三、博取漢魏金石碑版……………………………77
四、飛白書的啟發…………………………………87
五、寫經體的影響…………………………………90
六、與木刻雕版字的關係…………………………92
七、與漢簡的關係…………………………………96
第四章 金農書風發展與特色…………………………103
第一節 金農書風發展……………………………….103
一、早期-博習醞釀期(五十歲以前)…………103
二、中期書風-融古變法期(五十~七十歲)….124
三、晚期書風-獨創成熟期(七十歲後)………140
四、各體書風發展小結……………………………151
第二節 金農書風特質……………………………… 155
一、筆法融古鑄今…………………………………155
二、結字新奇多變…………………………………164
三、章法違和統一…………………………………175
四、拙厚古樸的美感………………………………181
第五章 金農在書史上的地位…………………………184
第一節 金農書藝的評價……………………………184
一、正面評價………………………………………184
二、反面評價………………………………………189
第二節 金農書藝的影響……………………………191
第三節 金農在書史上的地位………………………192
一、師碑的前驅者…………………………………193
二、借古開今的變法創新者………………………194
第六章 結論…………………………………………… 197
參考文獻…………………….. ……………………… 201
表次
表一……………………..……………………..…… 15
表二……………………..……………………..…… 99
表三……………………..……………………..……154
表四……………………..……………………..……196
附錄
附錄一……………………..…………………………213
附錄二……………………..…………………………222
參 考 文 獻
一、中文部分
(一)一般書目
卞孝萱(1993)。揚州八怪年譜。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
王夫之(清)。讀通鑑論。卷五,《成帝》四
王壯為(1982)。書法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王壯為(1982)。書法叢談。台北:國立編譯館。
王秀雄(1991)。美術心理學:創造.視覺與造形心理。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王靜芝(2000)。書法漫談。台北:台灣書店。
王林(1993)。美術形態學。台北: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王鳳珠、周積寅編(1992)。揚州八怪書畫年表。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
王魯豫(1990)。揚州八怪年譜。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
王鐸(清)(1986)。擬山園帖。江蘇古籍出版社。
王戎笙等編(1991)。清代全史(一~六卷)。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
王強(1999)。中國書法賞析叢書.魏碑。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
牛應之(清)(1981)。雨窗消意錄。筆記小說大觀一編七冊。台北:新興書局。
包世臣(清)(1986)。藝舟雙楫。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史紫忱(1974)。書道新論。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
朱世源(1998)。揚州歷代書法考評。上海:上海學林出版社。
朱劍心(1975)。金石學。香港:香港太平書局。
朱廷獻(1989)。中國書學概要(初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朱光潛譯(1979)。黑格爾原著。美學。台北:商務印書館。
李義興等著(1999)。歷代名碑風格賞評(初版)。中國美術學院。
李惠正(1991)。書法與書法表現(抽印本)。省立新竹師院學報第三
期。
李長俊譯。Rudolf Arnheim 原著(1976)。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李斗(清)(1979)。揚州畫舫錄。台北:世界書局
何焯(清)(1909)。何義門先生集。清宣統元年廣州吳氏刊本。
宋一夫、孫寶文(1997)。中國著名碑帖選集.龍門二十品(上)。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
沙孟海(1988)。沙孟海論書叢稿。台北:華正書局。
余毅然(1973)。齊白石畫集。台北:中華書畫。
金農(清)。金冬心先生詩集。台北:文海出版社(收錄於近代中
國史料叢刊續編第九十八輯)
金學智(1994)。中國書法美學。江蘇:江蘇藝文出版社。
杭世駿(1790)。道古堂全集。杭賓仁校刊本。
居延安譯(1988)。阿諾得.豪澤爾著。藝術社會學。台北:典雅出版社。
茅子音編(1995)。中國歷代藝術.書法篆刻編。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
邱振中(1995)。書法藝術與鑑賞。台北:文海出版社。
姜澄清(1997)。中國書法思想史。河南:河南美術出版社
柳聲白。揚州八怪全集。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韋慶遠、葉顯恩(1991)。清代全史。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
高尚仁(1993)。書法藝術心理學。台北:遠流出版社。
高尚仁、管慶慧(1995)。書法與認知。台北:東大出版社。
馬宗霍(1965)。書林藻鑑(上)(下)。台北:台灣商務印
書館。
徐復觀(1966)。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徐利明(1997)。中國書法風格史。河南:河南美術出版社。
徐謙芳(1992)。揚州風土記略。台北:徐忠猷。
孫毓修(1974)。中國雕版源流考。台北:商務
凌雲超(1970)。中國書法三千年。香港:香港天風出版社。
凌嵩郎(1978)。中國美術發展史。
秦祖永(清)。七家印跋。收錄於黃賓虹、鄧實 (1947)。美術叢書。台北:藝文印書館。
梁啟超(1985)。清代學術概論。台北:商務。
陶東風譯。Ellen Winner原著(2000)。藝術心理學。Invented Worlds-The Psychology of the Arts。NY:Thomason。
張隆延(1999)。張隆延書法論述文集。台北:史博館。
張郁明編著(1993)。揚州八怪書法印章選。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
張郁明(2001)。盛世畫佛-金農傳。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張郁明、蔣華等編(1996)。揚州八怪詩文集。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此書收集有:金農的《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續集》《冬心集拾遺》《冬心畫竹、梅馬、佛、自寫真題記》《冬心先生雜畫題記》《冬心先生雜畫題記補遺》《冬心先生三體詩》《冬心先生隨筆》《冬心先生自度曲》《冬心齋硯銘》《金農印跋》
張郁明(1988)。揚州八怪年譜。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
張育英(1994)。禪與藝術。台北:揚智文化。
張紹勛(1994)。中國印刷史話。台北:商務
張光賓(1989)。中國書法史。台北:台灣商務
陳振濂(1996)。書法學上、下冊。台北:建宏出版社。
陳秉璋、陳信木(1993)。藝術社會學。台北:巨流。
陳方既、雷志雄(1997)。書法美學思想史。河南:河南美術出版社。
陳朝平(2000)。藝術概論。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曉林譯(1987)。湯恩比(Arnold J. Toynbee)原著。歷史研究上、下。台北:遠流。
郭小平、翟燦譯(1992)。魯道夫.阿恩海姆(Arnheim,Rudolf)原著。藝術心理學新論(台灣初版)。台北:商務。
郭味蕖(1975)。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許禮平主編(1997)。齊白石/法書集。香港:翰墨軒出版社。
揚雄(漢)。法言。收於明 程榮校編。漢魏叢書第四冊。台北:新興書局。
華正人(1984)。歷代書法論文選。台北:華正書局。
華正人(1984)。現代書法論文選。台北:華正書局。
華人德(1999)。中國書法史.兩漢卷,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
黃宏毅(1998)。中國書畫篆刻備忘錄。台北:文沛美術圖書出版社。
黃賓虹、鄧實(1947)。美術叢書。藝文印書館。
傅山(1971)。霜紅龕集。台北:漢華文化公司。
楊守敬(1984)。學書邇言。台北:華正書局。
楊文虎(1998)藝術思維和創作的發生。上海:學林出版社
楊家駱主編(1962)。近人書學論著。台北:世界書局。
葛鴻楨譯(1987)。傅申原著(1980)。海外書跡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虞君質(1998)。藝術概論。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厲鶚(清)。樊榭山房集。台灣商務。收於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
鄧散木(1979)。篆刻學。北京:人民美術。
熊秉明(1999)。中國書法理論體系。台北:雄獅圖書出版社。
鄭板橋(1987)。鄭板橋集(再版)。台北:台北宏業書局。
鄭曉華(2000)。翰逸神飛(初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鄭惠美(1984)。漢簡文字的書法研究(初版)。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鄭奇、黃俶成編(1989)。揚州八怪評論集。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
鄭伯壎等譯。艾金森(Rita L. Atkinson)等原著(1991)。心理學概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滕守堯(1998)。審美心理描述。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蔡明讚(1990)。中國書法史新論。台北市: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
震鈞(1971)。國朝書人輯略。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蔣寶齡(清)(1975)。墨林今話。台北市:學海出版社初版。
蔣華(1995)。揚州八怪傳略。台北:蕙風堂。
蔣文光(1993)。中國書法史。台北:文津出版社。
劉詩(1984)。江蘇歷代書法家)。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劉文潭(1981)。現代美學。台北:商務。
劉思量(1992)。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劉兆祐(1997)。認識古籍版刻與藏書家。台北:臺灣書店。
錢泳(清)(1982)。履園叢話。台北:大立出版社。
薛永年(1992)。揚州八怪考辨集。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
薛鋒、周積寅主編(1993)。揚州八怪書法印章選(初版)。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
薛福成等(清)撰(1981)。筆記小說大觀。台北:新興書局。
謝堃(清)(1963)。書畫所見錄收錄於美術叢書第四十冊。台北:廣文書局
蕭一山(1963)。清代通史。台北:商務印書館。
竇鎮(清)(1983)。國朝書畫家筆錄卷二。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顧炎武(清)(1990)。亭林文集卷4,《答李子德書》錄於李浚之編。清畫家詩史。中國書店。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2000)。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 考識辨異篇。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2000)。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 歷史文脈篇。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2000)。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 風格技法篇。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上海博物館編(1987)。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 (上、下冊)。文物出版社出版。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1989)。中國美術全集. 商周至秦漢書法。台北:錦繡出版社。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1989)。中國美術全集.魏晉南北朝書法。台北:錦繡出版社。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1989)。中國美術全集.隋唐五代書法。台北:錦繡出版社。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1989)。中國美術全集.清代繪畫。台北:錦繡出版社。
書法叢刊編輯部(1994)。中日書法史論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1999)。揚州八怪書畫珍品展。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史館(1990),清史稿校註。台北:國史館。
雄獅中國美術辭典編輯委員會(1989)。中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出版社。
(二)相關博、碩士論文
李秀華(1991)。鄭板橋書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秀英(1990)。王鐸書風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明一(2000)。清代金石書法入畫-研究趙之謙花卉畫的歷史意涵。國立藝術學院美術學系碩士班。
孫紅郎(1982)。金農繪畫的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玉芳(2002)。書法線條中的情緒表現─以顏真卿、蘇東坡、徐渭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新田(1992)。清代碑學書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文隆(1995)。晚明張瑞圖書法之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
論文。
(三)期刊論文
王南溟(1989)。清代碑學興起時期的隸書創作及其美學意義。書法研究,上海書畫出版社,總35輯,60-71頁。
王玉池(1990)。清代的館閣體書法。書法叢刊,總第二十二期,8-10頁。
王靖憲(1988)。金冬心的書法。書譜,82期,34-35頁。
王冬齡(1994)。清代碑學興盛的意義。中日書法史論研討會論文集,197-200頁。
王冬齡(1980)。金冬心的書法藝術。書譜,35期。
王壯弘(1985)。金冬心兩幅楹聯之真偽。書譜,62期,71-72頁。
尹一梅(1994)。飛白書爭議。中日書法史論研討會論文集,275-279頁。
包恩梨(1990)。金農漆書《相鶴經》冊。書法叢刊,總第二十三期,83-84頁。
沈以正(1993)。談揚州畫派的詩、書、畫。美育月刊,第34期。
沈以正(1993)。談揚州畫派的詩、書、畫(三):金農的繪畫。美育月刊,第36期。頁1-15。
呂鐵山(2000)。對金農隸書藝術的認識。書法叢刊,總第六十二期,頁。
朱家溍(1994)。碑帖淺說(摘錄)。書法叢刊,總第三十九期,頁
李不殊(1990)。金農的書法藝術。書法叢刊,總第二十四期,8-9頁。
金受仲(1941)。清代書法概述。東方雜誌 ,三十八卷十號,31頁。
周書榮(1986)。揚州八怪書法初析。書譜,68期,30-34頁。
拓濤(1981)。鄭板橋其人其事。書譜,42期,30-47頁。
施安昌(1990)。清代發現的漢碑及其對清人書法的影響。書法叢刊,總第二十二期,11-14頁。
施安昌(1999)。金農的隸書與出土漢簡。書法叢刊,總第五十七期,70-74頁。
徐良玉(1999)。試析清代「揚州八怪」形成的原因。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九卷8期,51-59頁。
馬季戈(1994)。清代隸書綜述。中日書法史論研討會論文集。
袁繼先(1990)。“揚州八怪”書法藝術特點的探索和反思。書法研究,上海書畫出版社,總40輯,72-83頁。
孫原平(2000)。觀破“怪”字覓真情--漫談金農的繪畫風格及其時境個性因素。藝術百家,第2期,頁114-119。
莊素娥(1999)。揚州八怪和揚州鹽商的關係。錄於揚州八怪珍品展,國立歷史博物館,頁17-24。
莊素娥(1989)。高翔和他的山水畫。藝術評論第一期。台北:國立藝術學院,頁134。
單國強(1990)。書法中興的清代書壇。書法叢刊,總第二十二期,1-7頁。
黃緯中(1990)。唐代初期的八分書流行潮。一九九○年書法論文甄選入選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
黃建平(1991)。談金農書法藝術的風格與特點。書法叢刊,總第二十八期,61-62頁。
黃惇(1995)。金農早期書法作品考。文物,第3期,頁79-91。
黃惇(1997)。金農書法評傳。收錄於中國書法全集65 金農、鄭燮。北京榮寶齋,頁1-22
賈玉書(1991)。寂寥抱冬心--芻議金農其人其書。書法叢刊,總第二十六期,34-35頁。
蔡長盛(1984)。中國書法的視覺與美感效果。省立新竹師專(今國立新竹師院)學報,第十期,182-183頁。
薛永年(1994)。從「我在人間出發」論揚州八怪的藝術成就。炎黃藝術,第60期,65-71頁。
薛永年(1994)。八怪質問:誰是正宗--從歷來評論分析八怪的藝術本質。炎黃藝術,第60期,73-77頁。
薛永年(1994)。八怪與收藏家們--揚州八怪與鹽商富賈的互動。炎黃藝術,第60期,80-85頁。
盧輔聖(1995)。中國書法篆刻藝術。收錄於茅子音編中國美術全集.書法篆刻編,台灣大英百科,頁9
揚州八怪書畫珍品展專輯編輯部(1999)。揚州與八怪。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九卷7期,5-19頁。
(四)圖版
二玄社(2000)。中國法書選 41。日本:二玄社。
二玄社(1977)。清金冬心作品集。日本:二玄社。
小林斗盦監修(2000)篆隸名品選篆隸名品選1 金農.鄭燮.伊秉綬。二玄社。
王之海責任編輯(1996)。揚州畫派書畫全集 金農上.下卷。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王耀庭(1997)。中國巨匠美術周刊.鄭善禧。台北:錦繡出版社。
西川寧、神田喜一朗監修(1961)。書跡名品叢刊 漢 西嶽華山碑(初版)。日本:二玄社。
西川寧、神田喜一朗監修(1961)。書跡名品叢刊 漢刻石八種(初版)。日本:二玄社。
西川寧、神田喜一朗監修(1961)。書跡名品叢刊 清 金冬心作品集(初版)。日本:二玄社。
西川寧、神田喜一朗監修(1961)。書跡名品叢刊 清 金冬心 金剛波若經(初版)。日本:二玄社。
西川寧、神田喜一朗監修(1961)。書跡名品叢刊 漢 郙閣頌(初版)。日本:二玄社。
西川寧、神田喜一朗監修(1961)。書跡名品叢刊 吳 天發神讖碑(初版)。日本:二玄社。
西川寧、神田喜一朗監修(1961)。書跡名品叢刊 吳 谷朗碑/禪國山碑(初版)。日本:二玄社。
西川寧、神田喜一朗監修(1961)。書跡名品叢刊漢 西狹頌(初版)。日本:二玄社。
茅子音編(1995)。中國歷代藝術 書法篆刻編。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
洪惟仁譯,神田喜一郎等著(1989)。書道全集 第十三卷 明Ⅱ清Ⅰ。台北:大陸書店
高野侯、丁鶴廬編輯(昭和五十一年)。金石家書畫集。上海西泠印社,二玄社覆印發行。
陳松長(2000)。馬王堆一號漢墓簡。上海書畫出版社。
張魯泉、傅鴻展主編(1993)。故宮藏明清名人書札墨跡選。明代二,榮寶齋
陸九皋編(1994)。金農隸書弟子規。鎮江博物館收藏,蕙風堂印
駱芃芃編(1995)。榮寶齋珍藏墨跡精選 金農墨跡兩種。北京榮寶齋
劉正成主編(1997)。中國書法全集65 金農鄭燮卷。北京榮寶齋。
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祖編(1986)。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一)。文物出版社。
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祖編(1990)。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三)。文物出版社。
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祖編(1988)。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六)。文物出版社。
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祖編(1989)。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七)。文物出版社。
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祖編(1990)。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八)。文物出版社。
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祖編(1994)。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十一)。文物出版社。
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祖編(1999)。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十二)。文物出版社。
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祖編(1996)。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十三)。文物出版社。
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祖編(1998)。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十六)。文物出版社。
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祖編(1999)。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十八)。文物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編輯(1995)。中國真蹟大觀 清六。日本同朋舍與中國文物出版社共同出版。
文物出版社編輯(1995)中國真蹟大觀 名品選。日本同朋舍與中國文物出版社共同出版。
北京故宮博物院(2000)。中國書法千年珍品。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國立故宮博物院(1985)。故宮寶笈-法書。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雄獅中國美術辭典委員會編(1989)。中國美術辭典。雄獅出版社。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1989)。中國美術全集 書法篆刻編。台北:錦繡出版社。
二、外文部分
(一)西文
Wassily Kandinsky(1926),Punkt and Linie zur Flaeche, Munich。
Horatio Greenough(1947), Form and Function , Los Angeles
(二)日文
小林斗庵(1954)。金冬心的作品。書品,東洋書道協會,50號,4-22頁。
小林斗盦(1982)。中國篆刻叢刊 一三卷 丁敬。日本:二玄社。
小林斗庵。金冬心的篆刻。書品,東洋書道協會,50號,126頁。
內藤淳一郎。金冬心的年譜。書品,東洋書道協會,50號,121-128頁。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