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3 05:1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淑玲
研究生(外文):Lin,Shu-Ling
論文名稱:陸心源及其《皕宋樓藏書志》史部宋刊本研究
指導教授:劉兆祐劉兆祐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史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歷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陸心源皕宋樓皕宋樓藏書志清代藏書家靜嘉堂文庫十萬卷樓守先閣陸存齋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82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提 要
陸心源(1834-1894)係清末四大藏書家之一,藏書豐富完整,內容涵蓋經、史、子、集,並以蒐藏宋元舊槧著稱,曾築「守先閣」藏普通刻本,對外開放藏書,「十萬卷樓」藏明清刻本與名人手校、手抄本、稿本,「皕宋樓」則藏宋元舊槧。其著作宏富,體裁多樣,遍及目錄、版本、校讎、題跋、方志等文,論其藏書與著作成就,晚清藏書家無出其右者。陸心源去世後,其長子陸樹藩於1906年因經商失敗,將藏書售予日本岩崎氏之「靜嘉堂文庫」,計售古籍四千一百四十六種,四萬三千二百八十冊,愛國學者莫不為此沉痛、浩歎無已,此後私家藏書樓即將散佚之大批藏書,均在學者努力奔走之下,陸續庋藏於公立圖書館,不僅喚醒國人重視文化資產典藏之重要性,亦促使文化瑰寶得以受到國人的寶愛珍藏,並得以散發前人永恆之智慧光芒。
本文旨在探討陸心源之藏書精華所在,以其編著之《皕宋樓藏書志》為主,探討其宋刊本之價值,並觀其藏書與著作精華,以明其在學術上之成就,玆就各章撰述重點闡述如下:
第一章:闡述陸心源之生平、仕履、交遊等重要事蹟及學術思想之形成。
第二章:闡述陸心源主要藏書之源流、版本、流布等。
第三章:闡述陸心源主要著作之精華,並分析其著作與藏書之關係。
第四章:以陸心源編著之《皕宋樓藏書志》史部宋刊本為主,探討各宋版
書之藏書來源、卷數、版本、版式、序跋、宋諱字、刻者姓名、
藏書章等,並以海內外現存宋刊本相對照,推定其宋刊本是否為
孤本或罕見本,以明其宋刊本之價值。
第五章:闡論陸心源之藏書與著作,歸納其目錄學、版本學、校讎學、方
志學、題跋文等學術成就。
第六章:綜論陸心源藏書與著作特色與影響。
陸心源處於我國藏書樓鼎盛時期,平其優渥家產,窮其畢生之力蒐購、專研古籍,不僅為文化資產奉獻心力,亦積極參與社會慈善工作,其藏書雖因子孫不肖而流布域外,然其對學術、文化、社會之貢獻,實具深遠之意義。
陸心源及其《皕宋樓藏書志》史部宋刊本研究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2
第二章 陸心源之生平與重要事蹟
第一節 陸心源之家世. 5
第二節 陸心源仕履、交遊與治學經過.. 19
第三節 陸心源學術思想 51
第三章 陸心源之藏書
第一節 陸心源藏書源流 55
第二節 陸心源的主要藏書 71
壹、守先閣藏書(一般刻本) 71
貳、十萬卷樓藏書(明後秘刻、明人手抄、近儒著述)79
參、皕宋樓藏書(宋元舊檕) 83
第三節 陸心源之藏書章. 117
第四節 陸心源藏書之散佚... 119
第四章 陸心源之著述
第一節 陸心源之重要著作. 137
壹、考訂之著作 138
貳、校讎之著作. 142
參、目錄之著作 145
肆、方志之著作 146
伍、輯存之著作 147
陸、輯刊之圖書 150
第二節 陸心源藏書與著述之關係. 163
第五章 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史部宋版書之探討
第一節 《皕宋樓藏書志》史部之類目 169
第二節 《皕宋樓藏書志》史部之體例 170
第三節 《皕宋樓藏書志》史部版本探討. 172
壹、《皕宋樓藏書志》史部版本與數量 172
貳、《皕宋樓藏書志》史部宋版書之探討(為便於查檢,臚列書
名、卷數、刊本如后。) 175
一、《史記》(九十九卷 宋淳熙耿秉刊) 176
二、《漢書》(一百二十卷 宋刊元修本) 178
三、《漢書》(殘本 八卷 宋蜀大字本) 182
四、《前漢書》(湖北提舉茶鹽司刊 一百二十卷 宋淳熙刊本) 183
五、《後漢書》(殘本 六十卷 宋刊蜀大字本) 185
六、《後漢書》(一百二十卷 宋刊元修本) 187
七、《三國志》(六十五卷 宋衢州刊本) 190
八、《吳志》(三十卷 宋咸平刊本) 192
九、《晉書》(一百三十卷 宋刊本) 195
十、《晉書音義》(三卷 宋刊本) 196
十一、《宋書》(一百卷 宋刊元修本) 197
十二、《南齊書》(五十九卷 宋刊明修本) 200
十三、《梁書》(五十卷 宋刊明修本) 201
十四、《陳書》(三十六卷 宋刊宋印本) 203
十五、《魏書》(一百四十卷 宋刊明修本) 205
十六、《北齊書》(五十卷 宋刊明修本) 207
十七、《後周書》(五十卷 宋刊明修本) 209
十八、《隋書》(八十五卷 宋刊配元覆本) 211
十九、《北史》(殘本 八十一卷 宋刊本) 212
二十、《唐書》(二百五十卷 北宋杭州刊本) 213
二一、《唐書》(二百五十五卷 宋刊中字本) 216
二二、《資治通鑑》(殘本 二百四十四卷 北宋刊大字本) 216
二三、《資治通鑑》(殘本 一百四十九卷 宋刊本) 219
二四、《資治通鑑考異》(三十卷 宋刊本) 220
二五、《陸狀元集百家注資治通鑑詳節》(一百二十卷 宋刊本) 221
二六、《通鑑釋文》(三十卷 宋刊本) 222
二七、《續資治通鑑節要》(一百零八卷 宋刊抄補本) 223
二八、《大事紀》(十二卷 通釋三卷 解題十二卷 宋刊本) 225
二九、《皇朝編年備要》(二十五卷 補刊編年備要五卷 宋刊抄補
本) 226
三十、《通鑑紀事本末》(燦本 二十九卷 宋刊細字本,嚴州刊
本) 228
三一、《通鑑紀事本末》(四十二卷 宋寶祐刊本,湖州刊本)232
三二、《東都事略》(一百三十卷 宋刊配明覆本)233
三三、《國語》(二十一卷 宋刊本) 235
三四、《國語補音》(三卷 宋刊本) 237
三五、《燕翼詒謀論》(五卷 宋刻本) 238
三六、《陸宣公奏議》(殘本 二卷 宋刊細字本)239
三七、《石林奏議》(十五卷 宋開禧刊本)240
三八、《國朝諸臣奏議》(一百五十卷 宋淳祐刊本) 242
三九、《韓忠獻王遺事》(一卷 宋刊本) 245
四十、《范文正公鄱陽遺事》(一卷 宋刊本)246
四一、《王文正公遺事》(一卷 宋刊本)246
四二、《新刊名臣紀述老蘇先生事實》(一卷 宋刊本) 248
四三、《歐公本末》(四卷 宋刊元印本) 248
四四、《新刊名臣碑傳琬琰之集》(前集二十七卷 中集五十五
卷 下集二十五卷 宋刊本) 249
四五、《歷代故事》(十二卷 宋刊宋印本) 251
四六、《新編方輿勝纜》(七十卷 宋刊宋印本) 253
四七、《嚴州重修圖經》(三卷 宋刊本)254
四八、《咸淳臨安志》(九十五卷 宋刊本)256
四九、《重修毘陵志》(三十卷 宋刊抄補本)-258
五十、《南方草木狀》(三卷 宋刊本) 260
五一、《洞天福地記》(一卷 宋刊本) 261
五二、《會稽三賦》(三卷 宋刊本) 261
五三、《翰林志》(一卷 宋刊本) 263
五四、《玉堂雜記》(三卷 宋刊本) 263
五五、《官箴》(一卷 宋刊本) 264
五六、《畫簾緒論》(一卷 宋刊本) 265
五七、《子略》(四卷 宋刊本) 266
五八、《法帖刊誤》(二卷 宋刊本) 266
五九、《法帖釋文》(十卷 宋刊本) 267
六十、《法帖譜系》(二卷 宋刊本) 268
六一、《致堂先生讀史管見》(八十卷 宋刊本)269
六二、《後漢書》(一百二十卷 宋嘉定中蔡琪一經堂刊本) 272
六三、《陸狀元集百家注資治通鑑詳節》(一百二十卷 宋刊
本) 273
六四、《通典》(二百卷 宋刊本) 274
參、《皕宋樓藏書志》史部宋刊本之特點 276
第六章 陸心源之學術成就
第一節 版本學之成就. 283
第二節 目錄學之成就 292
第三節 所撰題跋之價值 293
第四節 校讎學之成就 295
第五節 史學之成就. 298
第六節 金石學之成就 301
第七章 結 論 305
參考書目. 311
附錄一 陸心源年譜319
附錄二 陸心源故居紀行 ------------------------------------------------ 325
附錄三 日本靜嘉堂文庫訪問記略 333
圖、表、書影目次
一、圖次
圖一:陸心源自刻像暨古籍刊刻題跋筆跡 3
圖二:兩江總督端方奏稿封面與內容 16
圖三:光緒三十四年二月二十日兩江總督為咨送道員陸心源宣付史館奏
稿 17
圖四:光緒三十四年三月十九日禮部為陸心源宣付史館奏稿 17
圖五:光緒三十四年三月十九日軍機處為道員陸心源宣付史館奏稿 17
圖六:光緒三十四年五月八日兩江總督為咨送陸心源潛園總集六四四卷奏
稿 18
圖七:國史館撰就陸心源入文苑傳稿(一) 18
圖八:國史館撰就陸心源入文苑傳稿(二) 18
圖九:李鴻章書函 49
圖十:倭仁書函 49
圖十一:張曜書函 50
圖十二:曾國荃書函 50
圖十三:俞樾書函 50
圖十四:瞿鴻禨書函 51
圖十五:陸心源主要藏書流布示意圖 70
圖十六:陸心源捐國子監書印記兩種 72
圖十七:陸心源藏書章 118
圖十八:西湖畫舫(附錄二) 330
圖十九:西湖雷峰塔(附錄二) 330
圖二十:省立浙江圖書館(附錄二) 330
圖二十一:孤山古籍館大門(附錄二) 330
圖二十二:省立浙江博物館(附錄二) 330
圖二十三:「文瀾閣」前景(附錄二) 330
圖二十四:「文瀾閣」石碑(附錄二) 330
圖二十五:「文瀾閣」全景(附錄二) 330
圖二十六:陸心源故居---湖州市月河四至六號(附錄二) 331
圖二十七:陸心源故居---四面廳(附錄二) 331
圖二十八:陸心源故居---右廂房碑林(附錄二) 331
圖二十九:陸心源故居---前院閣樓(附錄二) 331
圖三十:鳥瞰陸心源故居---「皕宋樓」及「十萬卷樓」(附錄二) 331
圖三十一:陸心源故居後圍牆(附錄二) 331
圖三十二:南潯「嘉業堂」之小連莊(附錄二) 331
圖三十三:「嘉業堂」正門(附錄二) 331
圖三十四:「嘉業堂」前庭園(附錄二) 332
圖三十五:「嘉業堂」通往市街牌樓(附錄二) 332
圖三十六:靜嘉堂文庫入口(附錄三) 336
圖三十七:靜嘉堂文庫(附錄三) 336
二、表次
表一:陸氏家族世系簡表 6
表二:《晚清五十名家書札》友朋及書函件數 28
表三:《皕宋樓藏書志》藏書來源一覽表 84
表四:《皕宋樓藏書志》版本一覽表 113
表五:日本文化財保護體系簡表 133
表六:台灣文化資產保護體系 133
表七:大陸文物保護體系 134
表八:陸心源著作引用資料一覽表 163
表九:《皕宋樓藏書志》史部版本一覽表 173
三、書影次
書影一:《史記》卷八卷頭 171
書影二:《漢書》卷一 179
書影三:《漢書》目錄首頁 183
書影四:《漢書》卷一卷頭 184
書影五:《後漢書》卷一卷頭 187
書影六:《三國志》卷一卷頭 191
書影七:《吳書》上三國志 192
書影八:《吳書》卷一卷頭 193
書影九:《晉書》卷一卷頭 195
書影十:《宋書》卷一卷頭 197
書影十一:《南齊書》卷十卷頭 200
書影十二:《梁書》卷一卷頭 201
書影十三:《陳書》卷一卷頭 203
書影十四:《魏書》卷十四卷頭 205
書影十五:《北齊書》卷一卷頭 207
書影十六:《後周書》卷一卷頭 209
書影十七:《北史》卷二卷頭 212
書影十八:《唐書》卷四卷頭 213
書影十九:《資治通鑑》卷二十四卷頭 216
書影二十:《資治通鑑》卷七十八末 217
書影二一:《資治通鑑釋文》卷一卷頭 222
書影二二:《續資治通鑑節要》卷三十卷頭 224
書影二三:《皇朝編年備要》卷二十一卷頭 227
書影二四:《通鑑紀事本末》卷一卷頭 228
書影二五:《東都事略》目錄末 木記 233
書影二六:《東都事略》卷一卷頭 234
書影二七:《國語》卷十卷頭 235
書影二八:《陸宣公奏議》卷五卷頭 239
書影二九:《石林奏議》卷一卷頭 240
書影三十:《國朝諸臣奏議》卷十四卷頭 242
書影三一:《新刊名臣紀述老蘇先生事實》卷一卷頭 248
書影三二:《歐公本末》卷二 249
書影三三:《新刊名臣碑傳碗琰之集》卷一卷頭 250
書影三四:《歷代故事》新序第四葉表 252
書影三五:《新編方輿勝覽》卷一卷頭 253
書影三六:《咸淳臨安志》卷三卷頭 256
書影三七:《咸淳臨安志》卷十六 府治圖 257
書影三八:《重修毘陵志》卷七卷頭 259
書影三九:《致堂先生讀史管見》目錄末木記 270
書影四十:《致堂先生讀史管見》卷五卷頭 270
書影四一:《後漢書》卷七卷頭 272
書影四二:《後漢書》目錄後木記 272
書影四三:《陸狀元集百家註資治通鑑詳節》 273
書影四四:《陸狀元集百家註資治通鑑詳節》 274
書影四五:《通典》卷一及卷七十九末 275
參 考 書 目
一、專書
(一)中文
1.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中國叢書綜錄》(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12)1760頁。
2. 千家駒、郭彥崗著《中國貨幣史綱要》(上海市:上海圖書館,
1987.2)269頁。
3. 文海出版社《清季外交史料--光緒朝》(台北縣永和市:文海出版社,民52.3)
4. 王欣夫著《文獻學講義》(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76年9月再版),489頁。
5 .王重民著《中國歷史文獻目錄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民86年1月),317頁。
6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新
華書店上海發行所發行,1998.4第二次印刷)史部(全二冊),1952頁。
7.北京圖書館編《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史部,1164
頁。
8.任繼愈《中國藏書樓》(瀋陽市: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1第一版)三冊,2225頁。
9.汪兆鏞輯《碑傳集三編》(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七十三輯。台北縣:
文海出版社,民69)2536頁。
10.汪雁秋編《海外漢學調查錄》(台北: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民71.10)521頁。
11.沃丘仲子《近代名人小傳》(台北:廣文書局 民69.12初版),457頁。
12.沈約《宋書》(台北:洪氏出版社,民64.1年初版)2471頁。
13.宋慈抱原著、項士元審訂《兩浙著述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5.3)1778頁。
14.李希泌、張椒華編《中國古代藏書與近代圖書館史料》(春秋至五代前後)(北京:中
華書局,1982.2 第一版 ),546頁。
15.李清志著《古書版本鑑定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75年初版),359頁。
16.李雪梅《中國近代藏書文化》(北京:現代出版社,1999.1第一版第一刷),377頁。
17.呂思勉著《歷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84年3月)。
18.吳晗《江浙藏書家史略》(北京:中華書局,1981),234頁。
19.吳興圖書館編《陸氏守先閣捐助書目》(浙江省:浙江圖書館古籍部藏)未載頁碼。
20.邱蓬梅編《簡明中國古籍辭典》(長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8.7第二刷),1124頁。
21.余嘉錫著《余嘉錫論學集》(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六十八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69初版)。
22.門巋主編《中國歷代文獻精粹大典》(北京市:學苑出版社,新華書店總店北京發行,
1990.6),3113頁。
23.昌彼得著《版本目錄學論集》(台北:學海出版社,民66年8月初版),339頁。
24.金梁輯錄《近世人物志》(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民74)745 頁。
25.洪北江主編《古書版本學》(台北市:洪氏出版社,民71年再版),109頁。
26.洪煥樁編著《浙江方志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新華書局發行,1984.6),901
頁。
27.姚名達著《中國目錄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77年2月台九版),429頁。
28.俞樾著《春在堂尺牘》(台北:文海出版社,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四十二輯)809頁。
29.俞樾著《春在堂隨筆》(台北:文海出版社,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四十二輯)465頁。
30.袁詠秋、曾季光主編《中國歷代國家藏書機構及名家藏讀敘傳選》(北京:北京大
學出版社 1997.12),461頁。
31.徐雁、王雁均著《中國歷史藏書論著讀本》(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1990.7第一
版),751頁。
32.徐楨基著《潛園遺事─藏書家陸心源生平及其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1996.6.1)
3,203頁。
33.島田翰著《古文舊書考》(台北:廣文書局,民70年7月 ),744頁。
34.梁容若著《現代日本漢學研究概觀》(台北:藝文印書館,民61年9月初版),198頁。
35.康有為等撰《近人書學論著》(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名著》第五輯。台北:世界書局,民73年4月三版),共七冊。
36.陸心源輯《十萬卷樓叢書》(光緒年間歸安陸氏刊本,台灣大學圖書館藏)。
37.陸心源輯《千甓亭磚錄》(光緒七年刊 吳興陸氏十萬卷樓藏版,浙江圖書館古籍部
藏)。
38.陸心源著《皕宋樓藏書志》一百二十卷、《續志》四卷(光緒八年壬午冬月十萬卷樓
藏版,台灣大學圖書館藏)。
39.陸心源輯《潛園總集》十五種(光緒八年,台灣大學圖書館藏)。
40.陸心源輯 《群書校補》( 清光緒間十萬卷樓刊本)十六函(二十二冊)。
41.陸心源輯《宋詩紀事補遺》100卷(光緒癸巳七月,台灣大學圖書館藏)。
42.陸心源著《儀顧堂集》二十卷(同治十三年福州重刊,台灣大學圖書館藏)。
43.陸心源等修《歸安縣志》五十卷 (中國方志叢書---華北地方,第八三號。台北市:成
文出版社,民55-59)。
44.陸心源著《皕宋樓藏書志》一百二十卷、《續志》四卷(台北:廣文書局,民57)。
45.陸心源著《儀顧堂題跋》 (台北:廣文書局,民57) ,772頁。
46.陸心源著《儀顧堂續跋》 (台北:廣文書局,民57),718頁。
47.陸心源輯《晚清五十名家書札》(台北:廣文書局,民57),292頁。
48.陸心源著《儀顧堂集》二十卷 (台北:台聯國風 民59),934頁。
49.陸心源輯《十萬卷樓叢書》(百部叢刊集成七十。台北:藝文書局。民54-59)二十
九冊。
50.陸心源輯《欀黎館過眼錄》四十卷 (台北:學海書局,民60),2496頁。
51.陸心源輯《宋詩紀事補遺》一百卷 (台北:中華書局 民60)。
52.陸心源補輯拾遺《全唐文及拾遺》(台北:大化出版社 民76 ),979頁。
53.陸心源輯《千甓亭古磚圖釋》二十卷(北京:中國書店,新華發行,1991.4第一版)
,390頁。
54.陸心源輯撰《宋史翼》(北京 : 中華書局,1991年),433頁。
55.陶湘編《昭代名人尺牘續集小傳》(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民
74 )1872頁。
56.張廷玉撰《明史》(台北:洪氏出版社,民64.11年)8642頁。
57.張金吾著《愛日精廬藏書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71.3景印初版)1535頁。
58.張舜徽著《中國文獻學》(台北:木鐸出版社,民72年7月),368頁。
59.(明)曹溶等著、譚華軍校點《明清藏書樓秘約》
60.陳登原著《古今典籍聚散考》(台北:河洛出版社,民68),544頁。
61.陳彬龢、查猛濟著《中國書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73年2月台二版),195
頁。
62.脫脫等撰《宋史》(台北:洪氏出版社,民64.10初版)14263頁。
63.(日本)森立之著《經籍訪古志》(台北:廣文書局,民56年初版,民70年7月再
版),247頁。
64.(清)馮班等撰《清人書學論著十八種》(台北:世界書局,民67年。楊家駱主編《中
國學術名著》)。
65.童寯著《江南園林志》(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七十六輯)
66.黃建國、高躍新主編《中國古代藏書樓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9.7)445頁。
67.葉昌熾著《藏書紀事詩》(北京:中華書局,1991)895頁。
68.葉昌熾著《藏書紀事詩五種》(台北:世界書局,民69年10月四版)。
69.焦樹安著《中國古代藏書史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83.5 初版)154頁。
70.楊蔭深等編《中國文學家、藏書家考略》(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67年9月初版)
866頁。
71.(清)董誥等奉編、(清)陸心源補輯拾遺《全唐文及拾遺》(台北:大化書局)1376
頁。
72.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台北:洪氏出版社「關外二次本」,民70.8年)14740頁。
73.臺灣華文書局編《大清德宗景---光緒皇帝實錄》(台北:華文書局,民53.1)。
74.鄭彥崗著《中國歷代貨幣》(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民83.7)132頁。
75.鄭偉章著《文獻家通考》(北京:中華書局,1999.6)上、中、下,1787頁。
76.鄭鶴聲編《中國史部目錄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55年)239頁。
77.蔡冠洛編纂《清代七百名人傳》(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民74 )
1955頁。
78.蔣元卿著《校讎學史》(安徽:黃山書社,1985.12)219頁。
79.劉兆祐著《認識古籍版刻與藏書家》(台北市:台灣書店,民86年)332頁。
80.劉兆祐著《中國目錄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民87年7月,初版一刷),444頁。
81.劉兆祐著《治學方法》(台北市:三民書局,民88)341頁。
82.劉昫等撰《舊唐書》(台北:洪氏出版社,民66.6年初版)5407頁。
83.靜嘉堂文庫編《靜嘉堂文庫目錄補編》(昭和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五日發行)
84.靜嘉堂文庫編《靜嘉堂文庫漢籍分類目錄》(昭和五年)「目錄續編」(昭和二十六年)(台北市:進學出版社,民58.6台一版)1563頁。
85.譚文熙著《中國物價史》(漢口市: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8第一版)443頁。
86.羅錦堂著《歷代圖書版本志要》(台北市: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委會,民73年10月再版) 156頁。
87.蘇 精著《近代藏書三十家》(台北市:傳記文學出版,民72年初版) 261頁。
88.嚴紹璗著《漢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340頁。
89.Albert Feuerwerker著、林載爵譯《中國近百年經濟史1870-1949》(台北市:華世出版社,民67.3)152頁。
(二)日文
1.中村賢二郎著《文化財保護制度概說》( 平成十二年八月 二版 1999)188頁。
2.尾崎康著《正史宋元版之研究》(東京市:汲古書院 1989.1)645頁。
3.河田羆編撰《靜嘉堂秘籍志》五十卷(大正六年七月靜嘉堂文庫排印本)二十五冊。
4.東洋文庫編《東洋文庫所藏漢籍分類目錄》史部(日本東京都:東洋文庫,昭和六十
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印刷,昭和六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發行),588頁。
5.長澤規矩也著《長澤規矩也著作集》--和漢書之印刷及歷史(東京市:汲古書院 1982.11)
408頁。
6.長澤規矩也著《長澤規矩也著作集》-書誌學論考(東京市:汲古書院 1982.8)502頁。
7.長澤規矩也著《長澤規矩也著作集》--藏書書目、書誌學史(東京市:汲古書院 1983.12)
343頁。
8.長澤規矩也著《長澤規矩也著作集--宋元版之研究》(東京市:汲古書院 1983.7)。
9.諸橋轍次主編《靜嘉堂宋本書影》(昭和八年)。
10.靜嘉堂文庫編《靜嘉堂文庫宋元圖錄 解題篇》(汲古書院 平成四年四月一日)197 頁。
11.靜嘉堂文庫編《靜嘉堂文庫宋元圖錄 圖版篇》(汲古書院 平成四年四月一日)50頁
12.靜嘉堂文庫編《靜嘉堂文庫的古典籍---第一回 中國宋元時代的版本》(平成六年十二
月)47頁。
二、論文
(一)中文
1.文瀾學報編輯部 「浙江文獻展覽會專號---藏書文獻」(文瀾學報 第2卷第3.4期
1936.12)頁350─395。
2.王酉梅 「清末四大藏書家與我國文獻工作的優良傳統」(圖書館學研究 1986.4)頁
82─89。
3.王海明 「皕宋樓藏書流入東瀛揭秘」(中國典籍與文化 第2期 1993)頁38─41。
4.王紹曾 「二十四史版本沿革考」(國專月刊 第1卷第1期 1935)頁26-32。
5.王增清 「藏書樓中奇葩 文化史上悲劇---湖州皕宋樓盛衰記」(圖書館雜誌 第1期
1999)頁42-44。
6.古偉瀛「顧炎武經世思想的特色」《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報 14期 民77.7》頁421-448。
7.田慕梵 「清代的公私藏書與圖書館的關係」(今日中國 49期 民64.5)頁158─168。
8.沈文君 「唐文拾遺、唐文續拾所錄憲宗文考」(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8
卷第3期<總100期>1998年) 頁91--97。
9.李彭元 「試析皕宋樓和莫里循文庫東去日本的性質」(圖書館建設,1999.5)頁63-65。
10.町田三郎撰、連清吉譯 「島田篁村學問之一斑」(《日本幕末以來之漢學家及其著述
》文史哲出版社,民81.3 )頁105-111。
11.呂 藝 「《靜嘉堂秘籍志》的學術價值」(文獻 12期 1988.4)頁256--264 。
12.何冠彪「記日本『靜嘉堂文庫』藏『邵念魯文稿』」(大陸雜誌 60卷4期 民69.4)
頁 28-42。
13.來新夏「中國藏書文化漫論」(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5卷1期 1998.9)頁43-51。
14.林文月「日本漢學研究新動向」(中外文學 10卷1期 民70.6)頁76-83。
15.林慶彰「日本漢學研究近況」(市立師院應用語文學報 創刊號 民88.6)頁65-95。
16.周紅霞 「發揮私人藏書的社會功用」(圖書館研究與工作 第三期 2000)頁63-64。
17.胡先媛 「中國古代私人藏書的文化地理狀況研究」(圖書情報知識 第二期 1997)頁26-29。
18.高禩熹 「清季藏書四大家考」(一)(教育資料科學月刊 9卷2 期 民65.3)頁31-36。
19.高禩熹 「清季藏書四大家考」(二)(教育資料科學月刊 9卷3期 民65.4)頁31-33、
44。
20.高禩熹 「清季藏書四大家考」(三)(教育資料科學月刊 9卷4-6期 民65.6)頁32-35 。
21.高禩熹 「清季藏書四大家考」(四)(教育資料科學月刊10卷1期 民65.7)頁35-36。
22.高禩熹 「清季藏書四大家考」(五)(教育資料科學月刊 10卷2期 民65.9)頁32。
23.高禩熹 「清季藏書四大家考」(六)(教育資料科學月刊 10卷3期 民65.11)頁29-32 。
24.容天圻 「記皕宋樓藏書」《畫餘隨筆》(台灣商務 民59.7初版)頁210-212。
25.袁同禮 「清代私家藏書概略」(圖書館學季刊 第1卷第1期 1926.3)頁33-35。
26.徐 雁 「年代以來中國歷史藏書的研究成果概述」(中國史研究動態第 4期 1999年)頁10--18。
27.張惠信「清季在華流通的外國貿易銀元」(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 民81.10)頁48-55。
28.張勤、邵雪榮 「陸心源學述成就論述」(浙江學刊 第4期 1999年)頁150─155。
29.陳 凡 「張元濟的藏書與影印」(中國歷史教學參考 1998年11月)頁30--31 。
30.陳成文 「論顧炎武『經學即理學』」(孔孟月刊 第30卷 第8期 )頁 9-15。
31.陳 香 「藏書家列傳」(書評書目 28期 民64.8)頁39-42。
32.陳海青、王良海 「皕宋樓及其藏書志」(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2期)頁
79─81。
33.陳學文 「論明清江南流動圖書市場」(浙江學刊 1998年 第6期)頁107─109。
34.梅憲華 「日本漢籍版本目錄學研究源流概述」(文獻季刊 第1期(總期055))頁
241-255。
35.曹 流 「清末四大藏書樓」(歷史學習 第6期 1994)頁7-8。
36.連清吉「日本漢學的特徵」(中國書目季刊 第26卷第3期 民81.12)頁30-35。
37.項士元「浙江歷代藏書家考略」(文瀾學報 第3卷 第1期 1937.3)頁1689-1720。
38.傅榮珂 「顧亭林與金石學」(中國學術季刊 第13期 民81.4)頁151-164。
39.潘美月 「陸心源及其在目錄版本學上的貢獻」(故宮季刊 16卷 3期 民71)頁37-544.。
40.潘美月 「陸心源及其在目錄版本學上的貢獻」(故宮季刊 16卷 4期 民71)頁7-31。
41.臧永清 「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可喜收獲---讀『中國藏書樓』」(中國圖書館學報 1999)
頁24--34。
42.蔣復璁 「兩浙藏書家印章考」(文瀾學報 第三卷第一期 1937.3)頁1─25。
43.劉兆祐 「宋代霸史類史籍考」(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22卷1期 民78.6)頁87-118。
44.劉兆祐 「宋代史籍考之九:宋代儀注類史籍考」(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20卷2期 民
76.12)頁83-118。
45.劉兆祐 「宋代別史類史籍考」(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23卷1期 民79.6)頁105-130。
46.劉兆祐 「宋代別史類史籍考」(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23卷2期 民79.12)頁83-118。
47.劉兆祐 「宋代編年類史籍考初編」(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24卷1期 民80.6)頁113-
139。
48.劉兆祐 「續考宋代編年類史籍二十一種」(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25卷1期 民81.6)
頁73-98。
49.劉兆祐 「宋史藝文誌未收宋代編年類史籍十九種考錄」(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26
卷1期 民82.4)頁251-276
50.劉兆祐 「宋代目錄類(經籍之屬)史籍考初編」(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28卷1期 民
84.6)頁79-109。
51.劉兆祐 「宋史藝文志所未收宋代目錄類(經籍之屬)史籍二十八種考錄」(國立中
央圖書館館刊 28卷2期 民84.12)頁71-94。
52.劉兆祐 「宋代目錄類(金石之屬)史籍考」(國家圖書館館刊 85卷2期 民8512)
頁97-127。
53.劉兆祐 「宋代刑法類史籍考初編」(國家圖書館館刊 86卷2期 民86.12)頁167-189。
54.劉兆祐 「論叢書」(應用語文學報 創刊號 民88.6)頁1-26。
55.劉浩洋 「試論顧炎武『經學即理學』」(中華學苑 第46期)頁79-105。
56.劉漢忠 「宋詩紀事拾遺」(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96年第1期(總059期))頁 29--33。
57.盧荷生 「史部類例考述」(輔仁學誌 第23期 民83.6)頁1─15。
58.韓文寧 「明清江浙藏書家的主要功績和歷史局限」(東南文化 1997年第2期)頁
141─144。
59.戴瑞坤 「日本靜嘉堂文庫收藏宋本『李太白文集』觀後記」(華學月刊 135期 民
72.3)頁22-24。
60.蕭其來 「一百年來日本物價的波動」(日本研究 129期 民66.2)頁22-23。
61.顧志興 「湖州皕宋樓藏書流入日本靜嘉堂文庫之考索與建議」(浙江學刊 1996第3
期(總第98))頁105--109。
(二)日文
1.沈燮元 「記島田所見之中國古籍」(汲古 21號 古典研究會編 平成四年六月) 頁58-61。
2.增田晴美 「《靜嘉堂文庫宋元版圖錄》編集餘滴」(汲古 21號 古典研究會編 平成
四年六月)頁88-9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39.潘美月 「陸心源及其在目錄版本學上的貢獻」(故宮季刊 16卷 3期 民71)頁37-544.。
2. 44.劉兆祐 「宋代史籍考之九:宋代儀注類史籍考」(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20卷2期 民
3. 47.劉兆祐 「宋代編年類史籍考初編」(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24卷1期 民80.6)頁113-
4. 45.劉兆祐 「宋代別史類史籍考」(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23卷1期 民79.6)頁105-130。
5. 53.劉兆祐 「宋代刑法類史籍考初編」(國家圖書館館刊 86卷2期 民86.12)頁167-189。
6. 7.田慕梵 「清代的公私藏書與圖書館的關係」(今日中國 49期 民64.5)頁158─168。
7. 46.劉兆祐 「宋代別史類史籍考」(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23卷2期 民79.12)頁83-118。
8. 52.劉兆祐 「宋代目錄類(金石之屬)史籍考」(國家圖書館館刊 85卷2期 民8512)
9. 36.連清吉「日本漢學的特徵」(中國書目季刊 第26卷第3期 民81.12)頁30-35。
10. 50.劉兆祐 「宋代目錄類(經籍之屬)史籍考初編」(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28卷1期 民
11. 54.劉兆祐 「論叢書」(應用語文學報 創刊號 民88.6)頁1-26。
12. 43.劉兆祐 「宋代霸史類史籍考」(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22卷1期 民78.6)頁87-118。
13. 40.潘美月 「陸心源及其在目錄版本學上的貢獻」(故宮季刊 16卷 4期 民71)頁7-31。
14. 27.張惠信「清季在華流通的外國貿易銀元」(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 民81.10)頁48-55。
15. 23.高禩熹 「清季藏書四大家考」(六)(教育資料科學月刊 10卷3期 民65.11)頁2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