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65)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5 03:5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玟妤
研究生(外文):CHEN, WEN-YU
論文名稱:家的離散與回歸—陳玟妤創作論述
論文名稱(外文):Home:Diaspora and Return-Wen-Yu Chen's Creative Discourse
指導教授:倪又安倪又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NI, YU-AN
口試委員:徐婉禎梅丁衍
口試委員(外文):HSU, WAN-CHENMEI, TING-YEN
口試日期:2019-01-1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美術學系版畫藝術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7
中文關鍵詞:原生家庭空間記憶關係
外文關鍵詞:homeoriginated familyspacememoryrel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8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篇創作論述《家的離散與回歸》,針對筆者於2016年至2018年碩士班以及2012年至2015年學士班所創作的版畫藝術創作歷程與成果進行分析,探究個人內在精神與圖像承載的意義。藉由論文寫作釐清創作問題,進而建構出創作脈絡。
  以大學時期所創作《家系列》的延續作為碩士班創作及研究的根源,起初是探討自身與原生家庭之間的奧妙關係,思索著原生家庭所帶來的血緣關係,及沉重的傳統觀念,對自身來說有何種影響及變遷。以個人從小至今的成長經歷作為出發,回想起過往記憶中所居住過的家屋,遇見過的人、事、物,隨筆地記錄起腦中所浮出來的片刻,上了研究所後的創作仍是延續此脈絡,進而從不同的時空背景觀看人與空間之間存在的微妙關係。面對逝去的過去或者是無法改變的文化思維,透過探索自我及研究,漸漸釐清家的概念不僅是因血緣關係所帶來的原生家庭,不同時空的情感投射而有了三地之家:我從小的家、與嘉義共生的家及家的擴張。
  從創作計劃、構思、實踐與反思,將內文分成六章。透過創作來抒發個人情懷,同時帶觀者進入自身與家的對話。

“Home: Diaspora and Return–Wen-Yu Chen’s Creative Discourse”, which analyzes the author’s creative engravings completed in two periods, first from 2012 to 2015 (bachelor’s program) and second from 2016 to 2018 (master’s program). This thesis explores individual inner spirit and images with memories. In this thesis, creative issues are clarified and creative contexts are constructed.
The thesis is the continuation of “Home Series” crea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university. During the university,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self and originated family,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blood relation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oncept brought by originated family on herself. The author attempts to record her memories from childhood through engravings, such as the houses she has lived in, the people she has met and the things she has experienc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ext of home, the thesis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spaces from different times and backgrounds. The thesis shows that the concept of home is not only affected by blood relation and originated family but also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space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spaces, the concept of home is extended to three: the old house, the house in Chiayi, and the rebuilded house.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次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意象的初始-空間中人物及關係 1
第二節、 角色造型與象徵之間的關係 5
第二章、 創作根源 12
第一節、 我從小的家 12
第二節、 與嘉義共生的家 19
第三節、 家的擴張 28
第四節、 在創作中重新思索家的意義 34
第三章、 文獻探討-有形與無形的空間 36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自身 36
第二節、 春夏秋冬又一春 37
第三節、 有形與無形的空間 39
(一) 三地之家 39
(二) 家的文化想像 40
第四節、 回觀藝術史上「家」的敘述 40
第四章、 部落之田野調查 44
第一節、 探訪「原鄉」的起因 44
第二節、 黃昏意象-寫孫大川 44
第三節、 遙望那難以回歸的家 46
第五章、 創作實踐與呈現 48
第一節、 語言和形式-從大學到研究所 48
第二節、 創作系列的變異-作品的再詮釋、發掘 48
第三節、 故事性的追求-在故事中追尋關於家的情感 50
第四節、 小結 51
第六章、 結論 57
參考文獻 60
附錄一 62
著作
林芳玫。《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市:女書文化,2000年。
邱妙津。《蒙馬特遺書》。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1996年。
邱妙津。《鱷魚手記》。新北市:印刻出版社,2006年。
孫大川。《久久酒一次》。台北:張老師出版社,1991年。
夏曼‧藍波安。《天空的眼睛》。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2012年。
陳綺貞,《不在他方》,新北市:印刻文學,2014年。

譯本
Simone de Beauvoir著,邱瑞鑾譯,《第二性》第一卷,台北市:貓頭鷹出版,2013年(原著出版年:1949)。
Simone de Beauvoir著,邱瑞鑾譯,《第二性》第二卷(上)(下),台北市:貓頭鷹出版,2013年。
Virginia Woolf著,張秀亞譯,《自己的房間》,台北市:天培文化,2000年(原著出版年:1929)
Rosalind Miles著,刁筱華譯,《女人的世界史》,台北市:麥田出版,2006年。
Barthes, Roland 著,汪耀進、武佩榮譯,《戀人絮語》,台北:商周,2010年。

論文期刊
王祖珮,《設計擬態方法運用於包裝創作之研究》,2016年7月,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
楊裕隆,〈符號理論與應用〉,《科學應用》,2012年,478期。

繪本
王春子著;王春子繪。《雲豹的屋頂》,台北市:遠流,2016年
中川宏貴著;張桂娥譯;三呂五又千工繪,《說謊》,台北市:小魯文化,2017年
石川惠理子著;林貞美譯;石川惠理子繪,《我在礦山的童年》,新北市:步步,2016年
李檬。《如果,有一天你長大了,你還會記得嗎?》。台灣:本來出版文化,2010年
廖炳焜著;王書曼繪。《火燒厝》,台北市:巴巴文化,2016年

網路資料
印莉敏,〈人熊關係(一)台灣原住民與台灣黑熊的關係初探〉,《環境資訊中心》,
2012年01月31日,取自:https://e-info.org.tw/node/73493。
維基百科,〈唇顎裂〉,2018年12月4日,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唇顎裂。
趙星皓,西方的海洋文學,2011年4月29日,取自:http://www.ntcu.edu.tw/seaproject/net/class/week6.ppt
維基百科,〈哥倫布大交換〉,2018年08月20日,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哥倫布大交換。
維基百科,〈海〉,2018年10月31日,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海。
楊大輝,〈先天和後天,是否局限了女性的事業發展〉,2017年4月16日,取自:https://4think.net/先天和後天是否局限了女性的事業發展?。
王元甫,〈有形與無形的對話:大腦與元神〉,2009年10月31日,取自:https://www.epochweekly.com/142/6982.htm
維基百科,〈文化〉,2018年9月12日,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文化。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